≡Eriocaulon sieboldianum Siebold & Zucc. ex Steud. Syn. Pl. Glumac. 2 :272. 1855;广州植物志 663. 1956. ≡Eriocaulon heteranthum Benth. Fl. Hongk. 382. 1861;海南植物志 4 :84, 图 1000. 1977.
一年生草本。须根多数,纤维状。叶丛生;叶片狭条形,长1-5 (-8) cm,中部宽0. 5-1 (-1. 7) mm,半透明,无毛,具横格,基出平行叶脉3 (-5) 条。花葶6-30条,长3. 5-10cm,直径约0. 4mm,扭转,通常具5棱,偶具4或6棱;鞘状总苞片长1. 5-2 (-3. 5) cm,口部膜质斜裂;头状花序成熟时宽卵球形至半球形,淡黄色至暗绿色,长约4mm,宽约3mm;总苞片倒卵形或椭圆形,淡绿黄色至灰黑色,膜质,长1-2mm,宽1-1. 5mm,无毛;花序托被长柔毛,偶有无毛;苞片长圆形至倒披针形,长约2mm,宽约0. 5mm,无毛或背部偶有长柔毛,中脉处常带黑色;雄花:萼片合生成佛焰苞状,长1. 3-1. 9mm,顶端3裂,无毛或背面顶部有短柔毛;花瓣3,卵形至长圆形,中间的1枚较大,侧生的2枚较小,近顶部各有1枚棕色或黑色腺体,顶端有短柔毛;雄蕊6,花药白色,乳白色至淡黄褐色;雌花:萼片2 (-3) ,分离,条形,中间带黑色,侧萼片长1-1. 7mm,中萼片长不及1mm,或不存在,背面及边缘疏被长柔毛;无花瓣;子房3室,花柱3分枝。种子卵球形,长约0. 5mm,具六角形网纹,无突起。花期:花期:6-8月;果期:9-10月。。
产地:莲花山公园 (王学文332,IBSC) ,七娘山 (邢福武11840,IBSC) 。生于稻田、山谷和沼泽中,海拔30-150m。
分布:山东、河南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香港、海南、广西、湖南、湖北、贵州、云南、四川、陕西和甘肃。日本、朝鲜半岛、阿富汗、巴基斯坦、印度、斯里兰卡、尼泊尔、不丹、泰国、缅甸、柬埔寨、老挝、越南、菲律宾、印度尼西亚以及非洲和大洋洲。
用途:药用,有清热祛风、清肝明目、利尿镇痛作用,为中医眼科的常用药。